福建省地理学重点学科
福建省地理学重点学科(环境与资源学院)主要由福州大学遥感信息工程研究所和资源与城乡建设系共同建设。现有“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本科专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硕士专业和“地球信息科学与遥感应用系统”博士专业方向,主要致力于环境资源遥感与区域地理、城市规划等方向的应用研究和高级人才培养。
“地球信息科学与遥感应用系统”及“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方向:主要侧重于城市环境遥感、流域水质遥感、水土流失遥感、区域生态质量遥感、遥感特征信息提取等研究方向。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重中之重项目专题、国际科技支撑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国家地调局和爱尔兰、澳大利亚、日本等许多国内外重要项目。这些项目围绕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环境资源和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利用先进的遥感对地观测技术对海峡西岸三大中心城市(福州、厦门、泉州)和三大流域(闽江、晋江、九龙江)开展区域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针对三大城市的环境变化、热岛效应以及三大流域的水质和沿岸生态环境变化开展了一系列科学研究。近年来,重点学科积极介入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及其生态效应的监测工作,全面调查了长汀县近30年来的水土流失治理在地表裸露、植被覆盖、植被健康、生态质量、森林碳储量等方面所产生的巨大变化。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方向:主要侧重于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区域响应、区域可持续发展及人地系统机理、福建省海西经济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学科的基础与应用问题研究。先后承担一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和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等省级、校级教改项目;并主持或参与了海西城市群规划思路研究、福州市鼓楼区三维城市建模、福州市马尾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福州市马尾区快安片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福州市马尾区企业规划指标调整论证、兴文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一批城乡规划项目。
我院的“福建省地理学重点学科”与“福建省水土流失遥感监测评价与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地理学与农业资源环境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共同构成了我院地理学的3个科研与教学平台。依托这些重要平台,重点学科在地球信息科学与遥感应用系统方向招收博士研究生,在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方向招收硕士研究生,在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方向招收本科生。近十几年来已先后培养博士研究生?xml:namespace>16名,硕士研究生70多名和本科生近500人。
研究生工作室
重点学科由高素质的教研人员组成,博士比例达80%,研究团队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占33%,并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团队中有多人拥有国外学位或在国外进修学习的经历。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教师参加学术会议
福建省地理学重点学科带头人:徐涵秋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博士后,遥感研究所所长,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福建省水土流失遥感监测评估与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2年获爱尔兰国立大学(布尔代数创始人布尔所在大学)全额奖学金赴该校攻读博士学位,并从事博士后研究。回国后主要从事环境与资源遥感研究,开发了多项创新技术,主要有:水体信息提取技术、建筑不透水面提取技术、三维城市热岛模型、热红外影像细化技术、城市热岛比例指数、遥感生态指数、遥感舒适度指数、青磐岩化蚀变信息增强技术、三维地质填图技术。
徐涵秋教授先后入选或担任美国Marquis科学与工程名人、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教育名人、国际人口—环境研究网(PERN)专家组专家、国际《The Open Remote Sensing Journal》杂志编委、国际权威的泰晤士报—汤姆森路透集团主办的《World University Ranking》(世界大学排名)评议专家、国际Elsevier出版集团咨询专家、中国科协首批参与联合国咨商工作专家、教育部“百优博士论文”评审专家、教育部学科评估专家、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选刊专家;国际所有顶级遥感杂志的审稿专家;国内所有顶级遥感、地理、生态、测绘、环境类杂志的审稿专家。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方向学科带头人:税伟教授、博士/博士后,福州大学区域与城乡规划研究中心主任,兴文世界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地理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Habitat International》、《Applied Spatial Analysis and Policy》、《Tourism Management》、《Journal of Rural Studies》、《农业工程学报》、《生态学报》、《地理科学》等期刊审稿专家。研究领域为:人文地理学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生态效应、喀斯特地质公园、遥感与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主持了多项国家与省厅级项目。在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山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参加和负责了30余项城乡规划。获得四川省政府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排名第1)、市厅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次(排名第1)、建设部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一等奖(参加)。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农村发展规划》(副主编)以及多部专著 (含合著),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
重点学科近年来获得的主要成果:重点学科在国内外权威刊物发表了大量的科学论文,其中不乏SCI I、II区刊物,以及国内地理学科的三大权威刊物《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研究论文进入国际ESI地学领域SCI高引论文的前1%(国内排名第2)、获得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福建省首篇)、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福建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福建省气象科技成果二等奖、福建省水利科技二等奖、《遥感学报》引用率第一名、《生态学报》近5年优秀论文奖、《中国环境科学》优秀论文奖。
为地方经社会经济建设服务:重点学科在科学研究的同时,积极利用专业特长为地方建设服务。针对福州快速城市化产生的严重热岛效应,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先后多次向省、市领导提出建设性意见,并得到了省领导杨岳同志的高度重视和批示。福州市政府为此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并启动了一大批针对福州城市热岛治理的专项项目,出台了降低热岛效应的指导意见和相关导则。研究所的努力极大地推动了福州市治理城市热岛的行动,遥感研究所也成为各项目的主要技术负责单位。
研究所专家参加福州市政府城市热岛专题会议
师生在现场进行热环境参数测量
在对长汀水土流失进行长时间序列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学科专家向省领导提交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并得到重视,多次应邀出席省政府相关会议。长汀县委书记以及分管县领导也都多次听取报告。针对长汀研发的一整套水土流失遥感监测技术得到了福建省水土流失监测的主要部门——福建省水土保持监测站的重视和采用,有关成果也获得了2015年福建省水利科技二等奖。
师生在长汀开展水土流失调查
重点学科还针对青藏高原无人区地质填图的困难,独创了三维遥感填图技术,并被相关地质部门应用,成功地揭示了青藏高原无人区的地质构造特征。研究所同时还为泰宁、宁德世界地质公园的地质特征撰写了准确的申世英文版材料, 在联合国专家评审会上, 为泰宁作英文推荐和答辩,并进行现场地质解说,被泰宁授予荣誉市民。
在泰宁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进行现场地质现象解释
重点学科建成的科研级自动气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