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2025年7月17日,福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赤脉承烽·云江绘绿”乡村振兴生态实践队,在学院党委书记刘旺研究员、执行院长徐开钦教授、党委副书记刘朝晖研究员、学院团委副书记廖烨檬老师以及漳州龙文团区委书记徐扬老师的带领下,走进漳州龙文区,围绕“产业—治理—红色”三线并进,把思政课堂搬进车间、展馆与历史现场,在行走的“大思政课”中汲取奋进力量,在服务绿色发展与安全治理中挺膺担当。

走进德兴工贸:把“绿色发展”写在生产线
7月17日上午,实践队走进德兴工贸,在企业负责人林燕雪的带领下参观了生产间,见证一卷再生纸的“绿色蝶变”。原料分区、检测合格后,高速生产线几分钟就把再生纸压成结实纸板;环保水墨一刷,颜色鲜亮又没刺鼻味。模切、粘箱、打包一条线,纸箱排队上车;蒸汽冷凝水也全部回收再用,废气、固废全链条闭环。
一卷卷原纸就这样在机器轰鸣与绿色工艺中变成规格统一的纸箱,装进货车,奔向欧美与东南亚的市场,也装进队员们对“绿色智造”最直观的记忆。

致敬“漳州110”:把“绝对忠诚”刻进青春底色
走进“漳州110”事迹展览馆,“人民的110”五个铜色大字在玄关墙面上熠熠生辉,抬眼即震撼。最令人难忘的,是一整面高高悬挂着的“锦旗墙”——鲜红的绸缎与金黄流苏层层叠叠,如浪翻涌,在灯光下反射出耀眼的光斑,瞬间将人拉进“人民至上”的情绪漩涡。展馆以时间为轴,步步皆故事:
•模拟出警区,在情景体验区中1:1复刻的90年代岗亭旁,一根银灰色铁杆从二楼直通地面。身着作训服的“民警”纵身滑杆而下,只为再节省55秒。
•玻璃展柜里,摞着30余本泛黄的警务笔记:一笔一划,都是365天不打烊的守护,是“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注脚。
实物、影像、情景还原交错铺陈,三十余载忠诚履职、改革强警的生动实践,在每一面锦旗、每一声滑杆呼啸、每一页手迹中,鲜活滚烫。

走进闽南(漳州)革命历史展览馆:把红色火种带回校园
革命历史展览馆中,三大篇章如卷轴铺陈——“星火初燃、抗日烽烟、走向胜利”。泛黄照片里,先辈在漳州打响福建工农武装斗争第一枪;斑驳枪托上,依稀可闻当年呐喊。从石库门到建国门,从硝烟到和平,每一步都在提醒:今日书桌的安稳,源于昨日战火的负重。当队员们行至改革开放的场景,大家不自觉放慢脚步——原来幸福生活的底色,是无数看不见的牺牲。一次驻足,一次叩问:环安青年,当以专业守护山河,以担当致敬先辈。

抗战胜利80周年座谈会: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挺膺担当
展览馆会议室内,队员们围坐一堂,观看抗战胜利80周年纪录片。黑白影像里,枪火划破夜空,先辈的呐喊穿越时空,重重砸在胸口。短短20分钟,浓缩14年山河血火:山河破碎处,少年扛枪;废墟之上,红旗新生。“80年前,他们用生命守护每一寸山河;80年后,轮到我们用专业守蓝天、护碧水。”实践队队员如是说,会议室内的掌声此起彼伏,与此同时,“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的青春誓约种在了每一个队员的心中。
一天三线,收获满仓。产业车间让我们看见绿色智造的可能;漳州“110”展馆让我们读懂“人民至上”的担当;革命旧址让我们把红色火种揣进行囊,把课堂搬到现场,把论文写在大地——环安学子将以更昂扬的姿态,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熔铸进新时代生态文明与安全治理的火热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