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学科建设

福建省地理学重点学科

日期:2024-05-06 发布人: 浏览量:

   福州大学地理学是福建省“双一流”学科和省重点学科,依托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和数字中国研究院(福建)共同建设。学院建设有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地球信息科学与遥感应用系统博士方向,建立了“本科-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学科发端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我校地质和采矿专业,2001年以来因“数字福建”工程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而带动了学科全面提升、交叉融合、快速发展,并于2002年获批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二级学科硕士点,2016年获批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12年地理学获评福建省重点学科,2017年入选福建省“双一流”高原学科。

  一、学科建设成效

  福州大学地球科学进入ESI学科全球前1%。地理学在软科、中国校友会等大学排行榜中位居前列,位列软科2023年全国地理学学科排名第22名(前25%),地理本科专业排名评级为B+,位列全国第20名(前13%)。积极贡献环境科学与生态学进入ESI学科全球前1%

  近五年学科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项目(A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福建省科技重大项目和地方委托项目等80余项,经费超过1.3亿元。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出版专著与教材3部,授权发明专利42件,主持或参加国际标准制定3个,获省部级奖项5项。徐涵秋教授入选了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和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地理学)榜单。

  二、学科领域和优势特色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系统中人类生存环境的空间格局、时间演化以及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人地关系)的科学。地理学具有综合性、区域性、交叉性与实用性。地理学关注的核心内容是地球表层系统不断变化的特征和组织以及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机理。随着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地球表层系统的影响日益加剧,地理学对理解正在变化的星球、不断发现科学与社会的新关联、帮助区域与城乡发展、服务社会主义建设、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动态观察世界的方法、综合的领域和空间表达,不断贡献科学认知,贡献国家与地方决策。当今,地理学以自然与人文要素耦合、以区域为框架的研究得到深化和发展,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正在科学系统化,地理时空大数据正广泛应用,地理学的过程模型、预测模拟和定量研究获得长足进步,气候变化、资源与环境问题、生态文明建设、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数字中国、国土空间规划、灾害风险与脆弱性以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化等都为福州大学地理学科提供了“顶天立地”科研、社会服务和卓越拔尖人才培养的广阔舞台。

  学科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聚焦地理学国际学术前沿,瞄准国家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和海峡两岸融合发展重点发展综合地理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信息地理学等主干以及遥感与时空大数据分析技术特色优势学科方向,形成互为支撑、高度融合、协同发展、特色牵引的学科布局,逐渐形成了以解决区域资源环境生态问题为核心,以地球表层人类生存环境的空间分异、时间演变及人—环境相互作用为对象,突出地球系统动态观测和时空大数据处理技术支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学科总体特色。

  三、学科创立者

   王钦敏,男,汉族,1948年12月生,福建福清人,致公党成员,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新全球构造(板块构造)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研究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曾任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中国民间商会会长,福建省“数字福建”专家委员会主任,福建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1969年至1974年福建省古田县插队。1974年至1984年毕业于福州大学地矿系并留校任教。1984年至1990年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硕士、博士。1990年至1993年日本地球科学综合研究所高级研究员。1993年至1999年日本卫星影像与测绘株式会社地球信息系统部主任研究员。其间,1999年1月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001年福建省“数字福建”专家委员会主任。1999年至2002年历任福州大学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所长、福建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兼信息学院院长。


  徐涵秋,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担任环境与资源学院创院院长、教授委员会主任,福州大学遥感信息工程研究所所长,福州大学首批"嘉锡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2年获爱尔兰国立大学(布尔代数创始人布尔所在学校)全额奖学金赴该校攻读博士学位,并从事博士后研究。回国后组织和发展了福州大学地理学科;创建了福州大学遥感信息工程研究所、福建省水土流失遥感监测评估与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先后主持许多国内外重要项目,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200多篇研究论文,入选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和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地理学)榜单;单篇论文在谷歌学术2017年发布的各领域十年经典论文中,列全球遥感领域第一,并排名我国遥感论文SCI引用次数第1;中文论文4次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所创建的MNDWI水体指数被国际ENVI遥感软件采用,作为水体信息处理的唯一标配指数;所提出的“城市热岛比例指数(URI)”分别被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国家住建部《城市生态建设环境绩效评估导则》和中国气象局《城市热岛卫星遥感评估技术导则》所采用,将其作为城市生态环境评价中衡量城市热环境的唯一指标。研究成果获福建省科学技术二等奖、三等奖等。

  四、学科平台

  汇集包括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福建省地理学和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等在内的13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和人才培养平台。


微信公众号

   © 2021 福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闽ICP备0500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