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简介
福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是福建省内最早创建环境工程本科和硕士专业的学科,于2005年被确定为福建省省级重点学科,现有拥有“环境工程”、“环境科学”、“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作为福建省内最早创建环境工程本科和硕士专业的省级重点学科,立足本专业特色,肩负起为生态文明建设培养人才的重任,从高处着眼,突出顶层设计与价值引领,以强烈的政治担当牢牢把握学科办学方向,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红线贯穿”功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三全育人”,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一、学科建设成效
2021年环境生态学ESI学科进入全球前1%;环境科学与工程在2023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中国学科评级中获得A,学科建设取得显著突破。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逐步形成了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5个研究团队。
二、团队介绍
1、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团队:该团队针对资源与环境领域的重大需求,围绕生物质基功能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有机固废高值化利用、新兴污染物防控与监测、污水处理及资源化等方向开展基础理论与产业化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近5年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省部级纵向科研及重大横向课题40余项,发表论文150余篇,授权美国、日本、德国等国际发明专利8件,中国发明专利54件,出版著作13部,获省部级奖励13项,制定国际及行业/团体标准5项。团队目前拥有福建省农村废弃物绿色循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4个省级平台。其特色创新技术有:木质素基功能材料的开发基产业化关键技术、新型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和有毒有害污染物的高灵敏快速检测与风险评估技术。
2、污染控制技术及资源化利用创新团队:该团队主要围绕CO2捕获与资源化利用、新污染物分析控制、脱硫灰资源化利用、灭活微生物等领域开展环境污染控制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基础理论、技术开发与工程应用研究;在社会服务方面,围绕污水处理、水生态修复、土壤环境调查等,结合地方实际开展“水环境评估与治理”、“土壤调查评估”、“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规划”等工作。近年来,团队成员先后入选福建省雏鹰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闽江学者特聘教授、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等支持计划;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纵向项目17项和横向课题7项,累计科研经费超1500万元。
3、环境污染化学与功能材料团队:该团队主要围绕水环境和土壤治理等领域开展环境功能材料、水污染控制新技术、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等领域的理论研究、技术研发与工程应用。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青年项目6项,省部级纵向科研及横向课题20余项,近五年发表论文120余篇,申请专利近50项,其中已授权27项。其特色创新技术有:污染土壤的风险评价及修复技术、典型工业固废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和膜材料的研发及其在废水处理、海水淡化等领域的应用。
4、高盐有价有机废水全量处理与资源利用创新团队:该团队主要研究领域为废水处理与资源化、污水生态工程处理以及再生水回用和流域生态修复。目前主要开展垃圾渗滤液全量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及近零排放技术,垃圾渗滤液部分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高效生物脱氮技术、流域生态工程治理与修复技术和畜禽养殖污染资源化处理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尤其在垃圾渗滤液MBR+NF浓缩液全量处理耦合腐植酸资源利用方面有长期技术研发积累,开发了成套技术与装备,并实现了规模化工程应用。承担省部级纵向科研20多项、企业横向课题20多项,累计科研经费1000多万元。其特色创新技术有:高盐有价有机废水近零排放技术、渗滤液纳滤浓缩液全量处理耦合腐植酸资源利用技术、畜禽养殖污染资源化处理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渗滤液RO浓缩液分盐技术、部分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技术。
5、区域与流域环境管理与规划创新团队:该团队主要围绕区域与流域环境管理与规划、各类环境模型在环境管理与规划中的应用、应对气候变化下的海绵城市LID技术与对策及效益评估等领域开展3S技术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 湿地保护与生态修复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技术开发与工程应用,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青年项目1项,省部级纵向科研1项、企业横向课题12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2000万元。均为环境领域博士,曾在美、日、韩与中国台湾访学,已发表论文 120 余篇,其中 SCI/EI 40 余篇。 其特色创新技术有: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与水体达标整合技术应用、城市暴雨径流模型应用、亚热带典型生态系统(湿地和河流)调查与修复。
三、平台建设
本学科现有福建省生物质资源化技术开发基地、福建省水土流失遥感监测评估与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地理学和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环境防治与资源化省级实验教学中心等4个省级平台。
四、对外交流
本学科与美国、德国、英国、荷兰等国家以及香港和台湾等地区的相关机构保持着广泛的交流与长期合作,与德国科布伦茨-兰道大学、日本金泽大学、台湾中原大学和高雄大学签订了有关合作办学协议,互派交换生和双授学位。2022年承办海峡城市环境高峰论坛暨厦门国际环保产业创新技术展览会。2023年主办核与辐射安全工作专委会会议暨“闽台核安全交流与合作展望”学术研讨会。2023年联合主办第四届海峡城市环境论坛。
五、社会服务
近年来,学科紧密结合建设“生态福建”、“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和“乡村振兴”等发展战略,根据学科优势和专业特点及其现状,立足于海西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努力建设环境与资源领域创新创业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为国家和福建省的经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学科不断创新政产学研深度合作机制,通过产学研究合作、技术转移、产业扩充与技术协作等形式,建立和完善灵活的外部互动机制;积极探索建立科学研究、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为一体的产学研政合作模式。
学科团队面向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不断增强决策咨询服务能力,积极参与智库资政活动,同时积极开展具有前瞻性、针对性的学术性和应用性研究,成为服务区域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解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重要基地。学院密切关注“碳达峰、碳中和”研究,联合福建师范大学等20家省内单位组建福建省碳中和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