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 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筑牢安全防线 护航科研之路——福州大学环安学院成功举办2025年实验室安全培训暨应急演练

日期:2025-11-25 发布人: 浏览量: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规范》及福州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相关要求,切实提升师生应对实验室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与自救互救能力,1120日下午,福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在嘉锡厅隆重举办“2025年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实验室安全培训暨实验室危险化学品与火灾事故应急演练”。培训及演练活动由毕进红副院长主持,特邀福州大学保卫部指派教官林鸿芬工程师担任专项培训指导,福州大学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李立光处长、杨龙副处长、环安学院党委刘旺书记、刘朝晖副书记、院长助理邹亚锋、保卫部吴登雷科长出席本次活动,学院全体教师、2025级硕博新生全程参与。

图片1修改版

活动开场,毕进红副院长首先介绍了本次演练的背景、目的及核心议程。她指出,实验室是学院教学科研的核心阵地,危险化学品使用频率高、潜在风险大,安全更是保障科研创新与师生生命健康的“生命线”。开展系统性安全培训与实战演练,既是落实学校安全工作部署的具体行动,也是学院夯实安全管理基础、防范化解安全风险的必然要求。随后,她逐一介绍出席活动的领导与嘉宾,对校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保卫部等给予的专业支持表示感谢,并宣布活动正式启动。

图片2

在动员讲话环节,环安学院党委书记刘旺研究员从“思想认知、技能掌握、责任落实”三个维度强调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他提到,“安全”二字不仅是学院名称的关键词,更是融入专业基因的核心素养——环安学院师生既是环境的守护者,更应是安全理念的践行者、安全文化的传播者。他希望通过本次活动,让“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真正入脑入心,帮助师生筑牢思想“防火墙”、握牢应急“救生绳”、压实全员“责任链”,切实将安全意识转化为日常实验操作的自觉行动。

图片3

 随后,林鸿芬教官开展实验室安全基础知识专题培训。培训以“理论+案例+实操指引”的形式,围绕防火、防电、防爆、防毒四大核心模块展开:系统讲解火灾“三要素”、冷却法等四种灭火原理,明确不同类型灭火器的适用场景与操作禁忌;结合高校实验室电气火灾、危化品泄漏中毒等典型事故案例,剖析违规操作、设备老化等隐患的危害与预防措施;重点解读“四懂四会”消防安全要求,尤其针对氨气等有毒气体的特性、泄漏预警、应急防护与救援流程进行详细讲解,为后续实操演练提供清晰理论指引与技术支撑。

图片4

实操演练环节是本次活动的核心,在实验中心、保卫部的统筹协调与林鸿芬教官的专业指导下,分“应急疏散、油盆灭火、危险化学品中毒事故处置”三个场景有序推进:

应急疏散演练:模拟实验楼突发火情,浓烟警报响起后,参演师生在工作人员引导下,迅速弯腰捂鼻、沿墙壁避开明火区域,按照预设疏散路线快速撤离至第一学科群化学实验楼北侧广场安全区域,全程仅用时3分钟,展现出高效的应急反应与协作能力。

油盆灭火演练:林鸿芬教官现场演示手提式干粉灭火器“提、拔、握、压”四步标准操作法,着重强调“对准火焰根部、保持3-5米安全距离”的关键要点,针对师生实操中的问题及时纠正指导。师生分组上前实操,均成功扑灭模拟油火,熟练掌握初期火灾扑救技能。

图片5

图片6

图片7

危险化学品中毒事故应急演练:本次演练以“氨气泄漏致人员中毒”为模拟场景(事故假定:2025112015:15,实验室实验期间容器气体泄漏,两名实验人员出现不同程度中毒症状),处置流程规范有序:首先由现场人员立即关闭气体阀门、打开实验室窗户通风,快速切断危险源;随后开展分级救护——针对轻危患者,救护队员及时询问身体状况,引导其转移至通风处并给予新鲜空气(氧气);全过程严格遵循“先控源、再救急、分轻重”的原则,充分验证了学院危化品中毒应急方案的可行性与实操性。

图片8

此次实验室安全培训暨应急演练,将专业消防指导与校园危化品管理实际需求深度融合,不仅完善了学院实验室安全应急响应机制,更让“安全无小事、责任大于天”的理念深入人心。未来,环安学院将继续以高标准、严要求落实安全工作,联动更多专业力量,为师生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科研育人环境。

微信公众号

   © 2021 福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闽ICP备0500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