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我院学子在2026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突破佳绩,解决备赛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与困惑,2025年11月20日下午,福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隆重举办备赛指导会。
本次会议由学院党委刘朝晖副书记主持,特邀福州大学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副主任、学院优秀校友王薇薇老师担任主讲,学院党委刘旺书记、部分教师代表以及三十余名本硕博学生共同参与。
本次指导会聚焦过往赛事问题,以项目挖掘与培育为核心,为师生搭建备赛交流平台。党委刘朝晖副书记在开场中强调,创新创业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学校与学院对此高度重视。他希望以此次指导会为契机,整合各方资源、凝聚师生力量,共同推动学院在本届大赛中实现新的突破,并代表学院对王薇薇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与衷心感谢,期待她能以其丰富的经验,为师生厘清备赛思路、指明提升方向。
指导环节中,王薇薇老师结合自身17年福大求学与工作经历,深入浅出解析大赛核心。她指出,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作为教育部直管顶级赛事,既是学生成长锻炼的优质平台,也是学校学科评估、教师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指标。随后,她详细介绍了学校为鼓励参赛所制定的多项支持与奖励政策,有效激发了在场师生的参与热情;王薇薇老师还重点解析了大赛三大核心赛道的评审规则与参赛要求,讲解项目选题、团队组建、材料打磨的实操技巧,强调要重视学生成长维度呈现,让项目兼具技术高度与人才培养温度。
在互动交流环节中,现场气氛活跃,与会教师围绕项目选题与参赛策略展开深入探讨。
宋梁老师围绕固废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发问,该研究是全球热点方向,已有中试基础但未产业化,市场前景广阔,希望进一步明确适合的参赛赛道与可行的落地路径。
王薇薇老师结合项目特性给出建议:此类处于中试阶段、尚未产业化的项目,更适合申报“本科生创意组”,可重点依托现有中试成果,突出学生在科研实践与创新探索中的主体角色;若能对接固废处理龙头企业拿到专属命题,且有合适博士生主导,亦可考虑参与“产业命题赛道”,借助企业资源提升项目竞争力与实施潜力。
孟庆伟老师就离子相关研究的产业化方向与参赛适配性请教王薇薇老师。他介绍,该研究在航空航天器材清洗、新能源电池资源提取与回收等领域具备应用潜力,科研基础扎实,但尚未实现产业化落地。
王薇薇老师肯定了研究的前沿性与潜力,并建议应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明确核心应用场景,避免分散发力;同时补充横向合作,通过与企业共建研发平台、开展技术验证等,积累落地实证材料,凸显产业价值,为参赛筑牢基础。
从事遥感研究的许章华老师就项目团队组建与成果转化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提问。他指出,当前学院部分项目存在教师主导过多、学生参与度不足的情况,且遥感类项目在成果转化方面的难度普遍高于一般工科项目。
王薇薇老师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具体建议。她强调,大赛评审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在团队组建中应确立核心学生负责人,并根据成员专长合理分配科研实验、市场分析等任务,形成结构清晰的协作体系。针对成果转化难的问题,她建议采取长期培育策略,注重赛事成果的持续积累;鼓励低年级学生尽早加入课题组,全程参与项目发展;同时积极利用学校资源,引入行业专家指导,为项目提供扎实的专业支撑。
此次备赛指导会系统梳理了大赛逻辑,明确了学院项目培育的重点方向,也为师生搭建了交流互动的平台。与会师生普遍表示,通过本次指导,对大赛的理解更加深入,备赛方向更为明确,信心得到显著增强。未来,学院将持续推进项目培育工作,积极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为参赛学生提供多方位支持,助力他们在创新创业实践中锻炼成长、展现才华,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青春力量。




福大环安 全媒体中心
文字: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图片: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编辑:张耀弘
一审:李蓉蓉 黄甜恬
二审:廖烨檬
三审:刘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