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 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会议倒计时2天!“第一届消防科技前沿国际研讨会&第三届全国消防科普理论与技术研讨会”邀您共探消防科技新未来

日期:2025-11-07 发布人: 浏览量:

为推动消防科技领域的创新发展与国际交流,我院作为承办单位之一,积极为“第一届消防科技前沿国际研讨会&第三届全国消防科普理论与技术研讨会”提供优质服务。此次研讨会汇聚全球消防科技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与行业精英,聚焦消防科技前沿动态,是一次极具权威性与前瞻性的学术盛会。欢迎师生、行业同仁共同参与这场消防科技的思想盛宴,为提升我国消防科技水平、促进国际合作贡献力量!

本次会议大会特邀报告、主题邀请报告、口头报告等各类报告共188个。详见以下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Gyx_9HpIXTkOYFMfmBfKJQ

(以下为转载“中国消防科普”微信公众号的“第一届消防科技前沿国际研讨会”第三轮通知原文)

为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聚焦消防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突破,中国消防协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和热安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安徽),联合于2025年11月7日至9日在福建省福州市召开第一届消防科技前沿国际研讨会。

1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中国消防协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

热安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安徽)

承办单位:

中国消防协会科普教育工作委员会

福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智慧安全与应急技术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

合肥科大立安安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广东瑞霖特种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湖南建管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三明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支持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消防科学与技术》

2

会议组织委员会

(一)会议主席:

范维澄   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袁  亮   安徽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允基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校长特聘顾问兼航空安全首席教授、香港理工大学教授,香港工程院院士

吴明红   福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Jennifer X. Wen  Professor, University of Surrey, UK, Fellowship of the Roy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二)会议副主席:

邓  军   西安科技大学校长,教授

黄晓家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

鲁志宝   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党委副书记、所长,研究员

陆  强   应急管理部沈阳消防研究所党委副书记、所长,高级工程师

刘  程   应急管理部四川消防研究所党委副书记、所长,研究员

王  凯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

张亚雷   福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

朱霁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党委书记、副主任,教授级高工

房玉东   应急管理部大数据中心副主任,教授级高工

王恩元   中国矿业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双一流”学科群首席科学家,教授

周晓猛   中国民航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李思成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防火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李开源   武汉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高  伟   大连理工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教授

周卓伦   香港城市大学,副教授

Yi Wang   Staff Vice President, FM Global, USA

Leon Wang  Professor, Concordia University, Canada

(三)学术委员会:

主席:

刘乃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

宋卫国   热安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徐开钦   福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执行院长,教授

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序):王云刚、王静虹、王燕、毛少华、丛海勇、石晶、朱江、刘全义、刘晓平、刘筱璐、江赛华、阳东、李开源、李思成、李森、杨光、杨玲、杨慎林、肖泽南、吴学政、吴建松、陈南、何瑾、邱培芳、宋文琦、张村峰、张昊、张国维、张佳庆、张春华、张靖岩、陆凯华、罗宏森、周汝、周克清、周亮、郑兰芳、胡伟兆、胡相明、钟委、段君瑞、施永乾、姚勇征、徐晓楠、秦文岸、晁江坤、高子鹤、高伟、郭进、郭耸、涂然、陶常法、黄冬梅、曹卫国、康建宏、彭伟、韩海云、鲁义、翟小伟

各主题及主席:

(1)火灾动力学:雷佼(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子鹤(郑州大学)

(2)铁路火灾防控及疏散:马伟斌(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郑如军(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范传刚(中南大学)

(3)高层建筑火灾防控:陆兆勇(广东瑞霖特种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周卓伦(香港城市大学)、唐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曼(华侨大学)

(4)既有建筑改造利用消防安全贺海军(湖南建管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王宗存(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吴军(合肥科大立安安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5)航空火灾安全论坛周晓猛(中国民航大学)、王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6)森林火灾防控:杨光(东北林业大学)、方克艳(福建师范大学)、赵凤君(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郭福涛(福建农林大学)、张启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7)火灾调查:李阳(中国人民警察大学)、李长征(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胡皓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8)人工智能赋能火灾防控:王大鹏(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李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9)新能源火灾防控:田华军(华北电力大学)、王静虹(南京工业大学)、赵金龙(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鲁宁(重庆科技大学)、杨倚天(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技术创新中心)

(10)青年科学家论坛马砺(西安科技大学)、姚浩伟(郑州轻工业大学)、谭甜甜(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11)海峡专家学者论坛:苏崇辉(台湾高雄科技大学)、刘特斌(香港城市大学)、金汉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黄鑫炎(香港理工大学)、刘春祥(福州大学)

(12)综合性主题:阳东(重庆大学)、朱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葛樊亮(福州大学)

(13)研究生论坛:涂然(华侨大学)、居晓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晓雪(集美大学)、李春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四)执行副主席:

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

阳富强   福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

(五)秘书长:胡皓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黄萍(福州大学)、余龙星(福州大学)、段君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3

会议论文

1、征稿要求(可投论文摘要或论文全文)

(1)论文内容为消防前沿科技相关理论、方法、技术、装备等;

(2)语言:中文/英文;

(3)论文摘要200-400字;论文全文篇幅3-6页,不超过6000字,论文未在国内外刊物或会议上发表或宣读;

(4)论文格式要求详情请见附件1“论文模板”;

(5)投稿文件名为:征稿专题名称-单位-通信作者姓名《论文题目》,例:高层建筑火灾防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三《建筑火灾》;

(6)优秀论文将推荐到《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或《消防科学与技术》发表,参与会议交流的论文也可另投至其他学术期刊;

(7)投稿邮箱:erctst@ustc.edu.cn。

2、优秀论文评选

本次会议将评选优秀论文(均需投稿论文全文),请有意参评的作者在参会回执中注明,并在投稿全文时提供原创性声明(见附件2)。会议将为优秀论文颁发“第一届消防科技前沿国际研讨会优秀论文”证书,并择优在《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消防科学与技术》等核心期刊发表。

4

会议日程、地点及参会对象

1、会议日程(会议程序由大会特邀报告、主题邀请报告、各主题口头报告等构成)

2、已经确定的大会特邀报告和分论坛报告如下:

大会特邀报告

1、周允基,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香港理工大学,Aspects of using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for firefighting in dense urban areas,中国

2、邓军,西安科技大学,煤自燃量子力学理论与协同防控技术,中国

3、Albert Simeoni,Worcest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USA

4、Valerio Cozzani,University of Bologna,Progress in the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risk due to cascading Natech scenarios, Italy

5、Nils Johansson,Lund University, Sweden

6、刘益民,联捷(苏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锂电池灭火技术及应用研究,中国

7、陈秉安,福建省消防救援总队,智慧消防的实践和展望,中国

8、郑如军,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安监局, 新时代铁路站房消防现状及智慧消防关键技术,中国

9、李也,北京玮航科技有限公司,航空灭火装备革新:理念、技术与场景实践,中国

10、南江林,中国消防协会科技服务部,用标准支撑科技创新成果的落地应用,中国

分论坛报告(加粗显示的报告为邀请报告)

主题1:火灾动力学

1、沈晓波,华东理工大学,极低温氢气火焰行为与动力学机制

2、赵金龙,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储罐火灾动力学机理与关键参数表征

3、姚卫,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基于动态分区概念的超声速燃烧大涡模拟

4、居晓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城市地下空间火灾动力学研究进展与挑战

5、高子鹤,郑州大学,Froude模型在隧道火灾火焰蔓延与顶棚温度预测中的应用与验证

6、张文龙,赵明珠,周小珂,郭志东,潘荣锟,河南理工大学,建筑材料氯化聚氯乙烯多步热解特性研究

7、范晶,马砺,郭睿智,李登宇,严月园,西安科技大学,沉积煤粉自燃引发爆炸特征和临界条件研究

主题2:铁路火灾防控及疏散

1、田四明,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铁路隧道工程防灾救援总体设计创新

2、马伟斌,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铁路山岭隧道防灾疏散救援技术突破

3、王宇,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高铁基础设施段,高铁隧道运维期防灾疏散救援创新技术

4、宋超业,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隧道设计分公司,铁路水下隧道防灾疏散救援技术进展及发展趋势

5、赵维刚,石家庄铁道大学,高原隧道突发事件应急资源鲁棒调度与协同救援技术

6、王志伟,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长大铁路隧道消防技术现状及技术创新

7、颜渊巍,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轨道车辆用火安全高分子材料研究及应用

8、李海涛,阳东,余明高,魏成才,崔竞予,重庆大学,公路隧道燃爆事故物理试验模型搭建及验证

主题3:高层建筑火灾防控

1、张晓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腔室火灾动力学研究进展与挑战

2、陆兆勇,广东瑞霖特种设备制造有限公司,高层建筑无人机灭火技术

3、张万民,河南省猎鹰消防科技有限公司,无人机高层建筑灭火救援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4、刘春霖,福州大学,超高层建筑消防关键技术研究

5、许金辉,崔金荣,徐勇,许德胜,华南农业大学,风速与风向对高层建筑天然气火灾蔓延的影响研究

6、周西华,尹诗淇,白刚,孙亚胜男,赵小玥,常文婧,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建筑外保温材料的燃烧特性实验及风向对其火灾影响的研究

7、于鹏,余贤惠,何原荣,何婷婷,李楚鑫,蒿泮霖,罗敏,张一凡,厦门理工学院,基于实景三维的超高层建筑消防推演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主题4:既有建筑改造利用消防安全

1、李昂,住建部消防标准化委员会,既有建筑改造防火技术措施介绍

2、贺海军,湖南建管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科学实施既有建筑改造,全面提升消防安全保障水平

3、李昀霖,孙晴,张彤彤,深圳大学,高密度城市既有建筑消防疏散设计研究

主题5:航空火灾安全论坛

1、周晓猛,中国民航大学,民用飞机火灾预防及机上应急处置策略研究

2、刘全义,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民航机场典型火灾特性及防控关键技术研究

3、王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飞机高温热表面油料泄漏引燃机理与特性研究

4、李鑫,纪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飞机热表面泄漏燃料引燃概率评估模型

5、王文龙,赵路遥,方俊,张永明,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等,低压高氧环境下热薄炭化固体燃料平行火蔓延研究

6、霍雨佳,白荟琳,黄鑫,方俊杰,周晓猛,中国民航大学,新型气体灭火剂2-BTP对AA2524铝合金的腐蚀行为及机理研究

7、边安泰,刘全义,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用于改善环氧树脂防火安全性和力学性能的多元素柔性长链阻燃剂

8、周昱,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正压通风技术辅助飞机地面客舱火灾救援策略研究

主题6:森林火灾防控

1、方克艳,福建师范大学,全球森林火灾年际变率随着ENSO变率的加强而增强

2、郭福涛,福建农林大学,北美林火应急管理体系

3、崔兴雷,四川农业大学,植物燃烧性研究对森林草原防火的意义

4、张志,应急管理部大数据中心,新形势下森林消防地空协同智能平台的技术实现

5、杨光,东北林业大学,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森林火线识别和监测

6、鲁义,湖南科技大学,防控森林火灾的无机固化泡沫灭火性能试验研究

7、纪任鑫,中国消防救援学院,无人机集群快速灭火技术研究

8、高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森林火灾中线性火焰的行为演变及其燃烧机制

9、刘畅,国网电力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电网设施山火风险应对基础科学问题和大型试验研究

10、艾远芳,福建师范大学,基于全生命周期考虑的森林防火喷雾

11、孙思琦,吉林农业大学,微生物降解技术在森林火灾防控中的应用研究

12、林传营,李兴东,东北林业大学,多源实时监测数据驱动的野火蔓延预测模型研究

13、罗杰,吴昊,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烟雾探测机理与森林火灾精准预警技术与系统

14、刘筱璐,张健,兰旭,应急管理部沈阳消防研究所,声波灭火技术及其在森林灭火中的进展研究

主题7:火灾调查

1、刘术军,应急管理部沈阳消防研究所,吸烟火灾物证鉴定技术及装备

2、宗若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典型气体灭火剂的高温毒性产物分析

3、王淮斌,中国人民警察大学,锂离子电池火灾事故深度调查及前沿应用

4、李阳,中国人民警察大学,由典型火灾案事件调查中看痕迹研究发展方向

5、包任烈,应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智能电表数据取证与案例解析

6、郭劲,北京策略律师事务所,《火灾事故认定书》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火灾事故调查规定》第三十条视角

主题8:人工智能&智慧消防

1、王大鹏,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人工智能技术在消防领域的应用探索

2、侯卓林,北京广监云科技有限公司,人工智能大模型赋能基层消防安全管理的实践与突破

3、沈颖,中山大学,人工智能在消防智能调度实践

4、王菁川,上海意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消防物联网到智慧消防的距离有多远

5、蒋亚强,应急管理部四川消防研究所,结构受火稳定性智能预警研究进展

6、刘文宇,彭欣悦,舒恬,王骏横,孙佳韵,武汉纺织大学,基于神经网络的倾斜隧道火灾最高顶棚温度预测研究

7、洪智,吴宗浩,吴万根,吕志龙,刘春祥,葛樊亮,黄萍,余龙星,福州大学等,基于 TCN–Transformer 与堆叠集成框架的回燃预测研究

8、王轲,马砺,西安科技大学,基于NSGA-II-CA结合的建筑火灾疏散引导布局优化研究

主题9:新能源火灾防控

1、田华军,华北电力大学,基于储能电站应用的新型电化学储能技术设计与电站火灾防控

2、王静虹,南京工业大学,锂离子电池储运火灾风险评估模型及安全策略研究

3、鲁宁,重庆科技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热触发方式对分岔隧道内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特性的影响研究

4、尤飞,南京工业大学,火灾后智能电网和新型电力系统设备的处置与再利用:从残余价值评估到材料再生

5、杨倚天,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技术创新中心,基于NQI要素的新能源火灾防控

6、王志,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新能源动力及储能系统火灾专用灭火技术及装备研究进展

7、卫文彬,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铁路客站桥下空间电动汽车火灾试验研究

8、刘松林,应急管理部四川消防研究所,分布式光伏系统光伏组件防火安全测试体系构建与标准研究

9、姚倩,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公共应急业务评测操作中心,认证认可助力新能源安全发展

10、王淮斌,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储能锂电池热安全评价与防控

11、丁伟,安徽中科中涣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储能系统分策应急处置及灭火抑爆装备

12、张松,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生命周期视角下的光伏安全挑战与应对

13、王玥, 天津大学等,火灾条件下光伏组件发电计算模型分析

14、Huilin Li, Jiao Qu, Rong Wang, Huali Zhao, Tao Wang, Fangming Cheng, Jun Deng,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y on the suppression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 of N2/CO2 on hydrogen-air premixed gas explosion

15、贾阳,姚莹莹,郭一寒,王刚,王奔,张启兴,西安邮电大学等,热滥用条件下不同荷电状态的磷酸铁锂电池产气特性研究

16、许晓元,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储能系统灭火技术研究

主题10:海峡专家学者论坛

1、苏崇辉,高雄科技大学环境安全卫生工程系,固定式水雾系统设置下公路隧道排烟系统年度性能验证研究

2、刘特斌,香港城市大学创新学院/建筑学及土木工程学系,具有更高耐火性的天然纤维复合材料

3、黄泓升,安策性能设计有限公司/台湾科技大学建筑系,台湾高层建筑性能化设计审查机制与工程实践研究─以实务案例为基础

4、周卓伦,香港城市大学建筑学及土木工程学系,超高层大厦的人工智能消防工程设计

5、江黎明,香港理工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学系,基于主动开启和条带设计的现代大空间建筑火灾抑制方法研究

6、王煊丞,嘉南药理大学公共安全及消防系,特殊造型挑高空间烟控系统之性能分析与优化研究

7、徐睦渊,台南市消防安全技术发展协会,高龄者照护机构火灾自动报警与应急通讯系统之设计与实践

8、周汝,江苏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不同风环境下无动力风球自然通风隧道火灾烟气控制研究

9、刘晅亚,陈钦佩,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消防救援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的思考

10、陆凯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船舶竖井结构下的受限空间火灾行为及其动力学机制

11、陈志昂,江苏省消防救援总队,现代建筑火灾烟火风险与科学防范展望

12、弓亮,西南交通大学,基于CFD数值模拟的高压储氢泄漏自燃机理研究

13、何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然通风隧道非对称双火源火焰融合与烟气温度分布特征

14、赵冬月,夏仕杰,陈乾, 薛朔,安徽理工大学,基于HACT的第三方施工扰动下燃气管道泄漏风险演化模型研究

15、裴蓓,河南理工大学,全氟己酮微乳液耦合惰性气体抑制锂离子电池热失控

16、陶常法,合肥工业大学,无碳燃料与碳氢燃料掺混的火焰燃烧特性分析

17、孙湛,武汉市消防救援支队文保大队,重点行业火灾风险防控中“行消联动”机制效能提升研究

主题11:消防、应急处置技术与产品

1、胡群明,应急管理部消防产品合格评定中心,消防新产品技术鉴定工作

2、王涛,明光浩淼安防科技股份公司,工业灭火救援消防车辆装备现状及发展趋势

3、王柏,邓廷辉,刘术军,徐芷芊,胡建设,应急管理部沈阳消防科学技术研究所,基于消防背景应用的柔性传感器研究

4、苏凤贤,王喜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频超声波灭火效应与机理研究

5、方俊杰,霍雨佳,汪津,黄鑫,周晓猛, 中国民航大学, 应力和温度对2-BTP与NBR相容性的驱动作用研究

6、尹航,应急管理部四川消防研究所,固移协同轰燃分级预警关键技术及装置研究

7、李聪,宋畅鹏,盛泓皓,丁建,程海涛,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等,基于无人机投弹的灭火剂抛洒弥散特征及关键影响因素研究

8、钟海,三明学院,钢结构防火技术与应用

主题12:地下空间火灾防治

1、陈俊沣,重庆大学,地铁火灾烟气蔓延与控制过程精细化建模

2、周水林,西安工业大学,地铁站火灾行人动态引导疏散策略研究

3、黄有波,重庆科技大学,城市隧道火灾烟气蔓延特性与新能源排烟系统作用机制

4、王汉良,奥雅纳工程咨询,深埋地下综合铁路枢纽消防设计方案

5、孙佳韵,武汉纺织大学,复杂坡度隧道火灾烟气逆流特性及其自抑制临界条件研究

6、司俊鸿,华北科技学院,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矿工疏散效率影响机制及应急调控策略

7、孙莹,潘东,王爱军,葛樊亮,阳富强,杨霖,福州大学,隧道非对称双火源燃烧行为及烟气蔓延特性研究

主题13:工业火灾论坛

1、马砺,西安科技大学,电气火灾早期征兆监测预警技术研究

2、罗艾民,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化工园区消防规划核心要素分析

3、谭甜甜,张佳庆,过羿,纪杰,尚峰举,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等,抽水蓄能电站高落差电缆隧道火灾风险评估和防控对策研究

4、黄友聪,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力输电线路火灾特点与防范

5、高伟伟,应急管理部大数据中心,化工企业安全风险溯源与预测技术研究

6、李曼,林昕,姚智航,曹栋赫,杨凯,余君,华侨大学,电热耦合效应下商用18650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机理研究

主题14:火安全材料

1、聂士斌,安徽理工大学,凝胶泡沫防灭火研究

2、周克清,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全固废基地质聚合物涂层设计制备及其防火隔热与耐久性研究

3、郑锦,黔东南州消防救援支队,某连片木结构传统村落房屋的阻燃耐久性分析

4、邓军,刘阳,康付如,西安科技大学,高粘附性直链淀粉基凝胶合成及阻燃性能研究

5、颜龙,赵致景,龚晨飞,李昕,易亮,中南大学,原位防火保护五踩斗拱构件的火灾演化特性与剩余承载力

6、丁雁,中国地质大学(武汉),Development of a modified Sealed Controlled Atmosphere Pyrolysis Apparatus with integrated gas sampling for pyrolysis characteriz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7、易欣,宫花,张钰,康付如,邓军,西安科技大学等,针对有限空间——海藻酸钠/壳聚糖封装全氟己酮微胶囊的制备及灭火有效性

8、王学宝,汤华清,中国人民警察大学,新型可生物降解灭火凝胶的性能研究

主题15:研究生论坛

1、卜蓉伟,长沙理工大学,固体可燃物火蔓延研究体会与研究生科研发展建议

2、王鹏翔,安红胜,闫文豪,高子鹤,郑州大学,非对称补风气流与火源位置对隧道火羽流行为及顶棚温度分布的影响研究

3、李博,刘昊,谭甜甜,陆凯华,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长距离管道输运下泡沫黏度和响应时间行为研究

4、徐华升,宗志伟,张琼,陆凯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凹型竖向结构下的火羽流特性行为研究

5、易欣,王禹惟,刘同双,郭行,宫花,西安科技大学,Y/U型通风采空区煤自燃火灾烟气蔓延规律对比研究

6、王鑫杨,苗雨轩,杨立中,居晓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多层夹芯结构硬质聚氨酯泡沫热解着火特性及数值模拟研究

7、刘文宇,郭振宇,孙佳韵,王骏横,武汉纺织大学,多坡度隧道火灾隧道顶棚温度分布规律研究

8、胡欣羽,屈姣,邓军,程方明,赵华丽,西安科技大学等,多因素作用下某化工厂氨储罐泄漏事故后果对比分析

9、李旭阳,刘宇鹏,曾怡,周学进,涂然,华侨大学,受迫往复横流下板材下行火蔓延的 CFD 研究

10、谢永鹏,黄青丹,薄兵,陈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压细水雾对室内植物绝缘油变压器火灾灭火有效性研究

11、王辰升,潘荣锟,晁江坤,吕泳龙,河南理工大学,紊乱风流下采空区煤体自燃及自组合无线监测研究

12、李宇龙,王静虹,吴家麟,南京工业大学,基于多物理场动态耦合的地下空间毒气扩散人员疏散模型研究

13、陈湛文,李开源,于俊浩,吴旭娟,李金灿,武汉理工大学,基于大尺度双量热系统的锂电池(组)热失控气体能焓特性及喷射火行为实验研究

14、邓青,叶艳超,李滢松,戴文韬,蒋慧灵,北京科技大学,温度-风速耦合下的低压交流串联故障电弧特性和热传导机制研究

15、高星雨,安徽理工大学,含阻燃剂绝缘隔片对多个锂电池热失控蔓延抑制研究及性能分析

16、冯文龙,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基于眼动数据的理工科研究生危化类实验室消防隐患排查能力分析

17、康付如,宋嘉豪,邓军,西安科技大学,温敏微胶囊化顺式六氟丁烯合成及灭火性能研究

18、赵婧昱,帅星宇,肖玥琰,宋佳佳,西安科技大学,自制防火涂料对光老化木材热解及燃烧特性的影响研究

3、会议地点:福州仓山凯悦酒店(中国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花溪南路46号)。

4、参会对象:欢迎国内外研究机构、高校、政府部门、设计院所、咨询机构、企业等单位专家、学者投稿、参会。

5重要日期

1、投稿截止:2025年10月15日(若不参评优秀论文可只投摘要)

2、会议录用通知:2025年10月20日前

6会议注册费缴纳及相关信息

(1)参会代表会议注册费

注册费包括会务费、会议资料费,不含住宿费、交通费和论文推荐到期刊发表的版面费。

(2)会议注册费缴费汇款信息

1) 付款方式1:银行转账

汇款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开户银行:中国银行合肥蜀山支行营业部

 号:184203468850

特别提醒:转账时请在留言栏标注“25KJ+单位名称+汇款人姓名”,并将转账凭证上传至会议回执(若同一笔汇款包含多人,请注明所有人名)。

2)付款方式2:二维码付款

(3)发票

会议结束后,将统一开具电子普通发票并通过电子邮件(回执信息填报时提供) 发送。

本次会议发票项目统一为:会议费。

(4)会议住宿

由于本次会议参会人员多,酒店房间数量有限,请参会代表务必提前预订,房间将按照 “先到先得” 原则分配。大会组委会精选以下酒店供您选择,具体如下:

·福州仓山凯悦酒店(会场所在酒店)

酒店价格:江景大床房480元/间/天;江景双床房480元/间/天;标准大床房380元/间/天

酒店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花溪南路46号

预订方式:扫码预订酒店

·福州奥体梅园酒店(距会议酒店1.5公里,将安排大巴往返会场)

酒店价格:大床/标间 350元/间/天

酒店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盘屿路3号

预订方式:扫码预订酒店

备注:福州奥体梅园酒店距离会议酒店1.5公里,组委会将在酒店门口安排大巴车接送参会代表往返会议场地。

7参会回执

请于11月1日前扫码填写参会回执并提交,回执链接https://www.wjx.cn/vm/PXqmkkr.aspx#

8会议秘书处

系人:刘洋

电  话:0551-63606025

邮  箱:erctst@ustc.edu.cn

通讯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黄山路443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区特种楼611,邮编230027

中国消防协会

2025年10月30日

文章转载自【中国消防科普】,已获得授权。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图文:中国消防科普、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编辑:徐若妍、陈宇晴

一审:葛樊亮

二审:余龙星

三审:阳富强


微信公众号

   © 2021 福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闽ICP备0500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