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打造“一院一品”课程思政特色品牌,全面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2025年9月12日,由福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与化学学院联合举办的课程思政建设专题交流会在嘉锡楼314第二会议室顺利举行。会议由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副院长阳富强教授主持,特邀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刘有升教授担任主讲嘉宾。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刘旺研究员、化学学院教学副院长林子俺教授、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院长助理施永乾教授、院长助理邹亚锋校聘教授及两院共十余位教师代表共同参加了本次交流研讨。

深入阐释内涵:厘清课程思政本质特征。刘有升教授围绕“课程思政是什么”“课程思政的例子”两大核心内容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剖析与分享。他首先阐释了“课程思政”的本质内涵,指出其并非“课程”与“思政”的简单叠加,而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观和课程观,核心在于以课程为载体,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协同,其特点是寓德于课、人文立课、价值引领。他强调“课程思政”是构建“十大”育人体系中课程育人体系的关键环节,需从教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双重视角进行研究与实践。

深挖学科特点:精准指导理工课程思政建设。结合两院的学科专业特点,刘有升教授进行了极具针对性的指导。刘有升教授指出,理学、工学类专业课程要着力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与科学精神培养相结合,提升学生正确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学类课程应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伦理的教育,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工学类课程则要重点强化工程伦理教育,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他还分享了大量生动详实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为教师们提供了可借鉴的操作范式。
聚力破解难题:探索课程思政实践新径。在交流环节,两院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如何深度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如何实现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的自然融合、如何创新考核方式等难点问题,与刘有升教授进行了深入探讨。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刘旺研究员、副院长阳富强教授及化学学院教学副院长林子俺教授均表示,本次跨院系联合交流是推进“一院一品”课程思政建设的创新举措,为两院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未来,两院将继续加强合作,共享优质资源,共同致力于打造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品牌项目,持续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与创新。

本次交流会的成功举办,有效提升了两院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与认知,为后续持续深化教学改革、提升育人实效奠定了坚实基础。两院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推动课程思政建设走深走实,携手构建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育人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