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2日上午,福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在旗山校区晋江楼一楼报告厅举办了2025级新生入学教育活动,其中一场备受瞩目的研究生经验分享讲座吸引了众多新生的关注。本次讲座邀请到了两位优秀研究生代表——洪智和林晓颖,他们分别结合自身经历,为2025级新生带来了宝贵的经验分享,激励新生们在新的征程中砥砺前行,追求卓越。
讲座伊始,洪智同学以“逐梦前行,勇攀高峰”为主题,向新生们展示了他在学业和科研道路上的奋斗历程。洪智是23级研究生3班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同时也是中共预备党员。他在学生工作中表现突出,曾担任研究生会人资部副职负责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负责人、研会文体部干事以及班级文体委员等职务。
在科研方面,洪智同学成果丰硕,发表了多篇高质量论文,如《Fire image enhancement method based on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 for improving fire detection performance through cameras》(JCR Q2,影响因子 3.0)和《An intelligent flame detection and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method for early fires: Achieving real-time fire spatial localization and dimension measurement》(JCR Q1,影响因子6.9)。此外,他还申请了多项发明专利,包括“基于人工智能的气流调控式回燃智能预防系统及方法”和“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人工智能回燃预测方法及系统”。
在各类竞赛中,洪智同学屡获佳绩,如第十七届“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负责人)、第一届全国高校安全工程与应急技术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负责人)、第十七届“挑战杯”福建省“人工智能+”专项赛一等奖(负责人)等。此外,他还获得了2024年6月全日制研究生优秀助研奖学金、2024年度福州大学优秀共青团员、2024年福州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以及福州大学2025年硕士研究生中期优秀学业奖学金三等奖等荣誉。
在经验分享环节,洪智同学从学习、科研和竞赛三个方面为新生们提供了宝贵建议。他指出,在学习方面,新生们要关注奖学金评定、评优、入党、读博和工作等重要事项,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在科研过程中,要树立目标导向,注重文献积累,熟练运用各种科研工具,并充分利用身边的科研资源。对于竞赛,他强调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性,同时要注重项目的先进性、科学性和现实意义。此外,他还分享了自己在生活中的感悟,鼓励新生们保持正直的品格,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上,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研究生。
随后,林晓颖同学以“从坚持到收获:我的国奖成长之路”为主题,向新生们展示了她在学业和科研道路上的奋斗历程。林晓颖目前就读于福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一年级,本科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是一名中共党员。她以优异的学业成绩——89.08分,专业排名4/81(5%),在众多同学中脱颖而出,并参与了多项重要的科研项目,如“面向高长效海水提铀的多孔有机聚合物/皮胶原纤维膜吸附材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耐磨超亲水/水下超疏油皮胶原纤维膜的可控构筑及对高稳定性乳液的高效分离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在学术成果方面,林晓颖同学在《Process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SCI小类一区,影响因子7.8)上以导师一作、本人二作的身份发表了论文,并在第七届国际学生环境生态论坛上担任汇报人。凭借这些卓越成就,她荣获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和研究生中期优秀一等奖学金。
林晓颖同学在分享中强调,国奖并非终点,而是一个成长过程中的脚印。她鼓励新生们明确自己的目标,无论是读博、工作还是考公,都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她分享了自己的成长心得:不急于求成,相信每天都能比前一天进步一点,即使不是天赋型选手,也可以通过稳扎稳打的“蜗牛型”科研精神,逐步实现自己的目标。此外,她还详细介绍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优秀学业奖学金等的评定办法,包括学业成绩、德育分、科研成果奖励等多个方面的具体要求,为新生们提供了清晰的指引。
本次研究生经验分享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两位优秀研究生代表的分享,不仅让2025级新生们对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生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为他们树立了榜样,激励着新生们在未来的日子里,以榜样为引领,传承优秀品质,努力拼搏,追求卓越,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文字: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2025级研究生5班
图片: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2025级研究生5班
编辑:鄢晓坤
一审:李蓉蓉 黄甜恬
二审:廖烨檬
三审:刘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