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溯源于1958年建校时的矿冶系,历经地质采矿工程系、资源工程系、环境与资源工程系、环境与资源学院等多个发展阶段,2021年优化调整为现建制,是办学历史悠久、学科优化发展、接续奋勇前进的学院。
学院现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环境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地理学);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资源与环境、工程管理);4个本科专业(环境工程、安全工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其中,资源与环境、地理学入选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原学科群,环境科学与工程、地理学获评福建省重点学科。环境工程、安全工程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认证,并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入选福建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地球科学稳居ESI全球排名前1%。
师资队伍方面,现有教职工90人,其中专任教师73名(教授21人、副教授38人,高级职称占比80.8%),实验教师6名,政工及管理人员11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杰青、国家海外优青在内的国家级人才5人,省级人才8人次;3人荣获宝钢优秀教师奖,7人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人才培养方面,学院现有在校学生1249人(本科生665人,硕博研究生584人)。已出版《安全系统工程》等15部专业特色教材,4门本科课程入选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荣获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学院现有64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与福建龙净脱硫脱硝工程有限公司合作的联合培养项目入选福建省首批省级工程硕博联合培养试点。学生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际学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会(ISCES)全球方案挑战赛等国际级奖项5项、国家级33项、省级25项。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0%左右,本科生升学率维持在48%以上。
“十四五”以来,学院依托7个省级科研平台及2个共建国家级平台,新增纵向科研项目62项,其中国家自然(社会)科学基金33项,重点研发子课题2项,各类项目总经费超过4900万元。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5项(含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福建省科技成果转化奖一等奖和福建省专利一等奖)。截止2024年,累计发表SCI/SSCI/EI收录论文数379篇(含高被引论文15篇),CSSCI/CSCD等论文56篇,出版科技论著15部。
学院紧密围绕“生态文明”“平安中国”“乡村振兴”战略需求,深化全球合作网络,与美国、德国、英国、荷兰、日本、比利时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建立长期交流机制。成功承办海峡城市环境论坛、海峡循环经济学术论坛、竹应用国际会议——绿色循环经济与技术等多个国内外学术会议。学院积极搭建绿色技术全球对话平台,致力培养环境与资源、安全与应急、地理与生态领域创新型拔尖技术人才,为国家和福建区域经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以上数据截止2025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