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 | 教授 |
---|---|
职务 | 副院长/安全学科负责人 |
主讲课程 |
1. 本科生:燃烧学、消防工程学、大学生安全文化 2. 硕士生:安全科学方法学、安全科技前沿 |
研究方向 | 安全科学理论、风险评估理论、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火灾科学与消防工程 |
办公室 | 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实验楼南楼305 |
电子邮件 | fqouyang82@163.com; ouyangfq@163.com |
办公电话 |
阳富强,湖南耒阳人,副院长,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负责人,博士生导师(化工装备与控制工程,化工安全方向),硕士生导师(安全科学与工程学术型,资源与环境专业型);兼任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理事、全国高校安全科学与工程院长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安全与环境学报》青年编委、中国消防协会消防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福建省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福建省安全生产专家、福建省电力安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福建省消防协会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教育部学位中心通讯评审专家。同时担任国际SCI期刊Sustainability客座编辑,《Safety Science》《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Fuel》《Process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安全与环境学报》《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安全与环境工程》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审稿专家。2011年7月进入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从事安全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获教育部首批博士生学术新人奖,宝钢优秀教师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多项省部级奖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福建省教研项目3项;作为重要成员参与多项校企合作项目。申请与授权国家专利10余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出版著作3部,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其中SCI/EI共收录40余篇。主要从事安全科学理论、风险评估理论、安全与应急管理、火灾科学与消防工程等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Safety&Security课题组,访问学者,2018.12-2019.12
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安全技术及工程,博士,2008.9-2011.6
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安全技术及工程,硕士,2005.9-2008.6
安徽理工大学能源与安全学院,安全工程,本科,2001.9-2005.6
福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教授/博导,2021.5-至今
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博导,2020.9-2021.5
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校聘教授,2018.9-2020.8
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副教授,2014.7-2016.7
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讲师,2011.7-2014.7
1. 本科生:燃烧学、消防工程学、大学生安全文化;
2. 硕士生:安全科学方法学、安全科学原理、工业安全技术
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23-2026,主持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9-2022,主持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7-2018,主持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4-2016,主持
5.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16-2019,主持
6. 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计划项目. 福建省教育厅,2016-2019,主持
7. 硫化矿自燃倾向性测试新方法研究.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12-2014,主持
8. 水利安全生产专项编制服务, 福建省水利厅, 2021-2022,主持
9. 福建省“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专项规划编制,福建省应急管理厅,2020-2021,主要参与者
10. 福建省应急预案体系编制,福建省应急管理厅,2020-2022,在研,主要参与者
11. 厦门“十四五”安全生产专项规划编制,厦门应急管理局,2020-2011,负责人
12. LNG企业安全培训及监管体系优化与创新研究,中海福建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主要参与者
13. 氢能利用中的安全泄爆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科技合作专项子课题,2016-2019,主要参与者
教研项目
1.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项目(安全工程), 2019-2022,主持
2. 福建省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本科教育), 2017-2019,主持
3. 福建省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研究生教育),2020-2022,主持
4. 福州大学课程思政建设与研究(重点项目),2020-2022,主持
5. 福州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2019-2021,主持
6. 福州大学第十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2017-2019,主持
7. 福州大学一流本科教学改革建设项目,2018-2019,主持
8. 福州大学第八批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2014-2016,主持
9. 大学生安全文化. 福州大学通识教育选修核心课程,2014.7-2016.7,主持
10. 工业防火防爆. 福州大学本科专业核心课程,2014.7-2016.7,主持
1. 宝钢优秀教师奖,2021
2. 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计划,2016
3. 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3(排名3)
4.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 2012(排名6)
5. 教育部首批博士生学术新人奖, 2010(排名1)
6. 中南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12
7. 中南大学首批优秀毕业研究生学术一等奖, 2012
8. 福州大学优秀本科毕业设计,指导教师, 2013,2015,2017,2018,2022
9. 湖南省研究生创新论坛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二等奖,2015,2017,2019,2021
10. 福州大学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 指导教师, 2016
11. 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大学生实践与创新作品大赛二等奖, 指导教师, 2016
12. 福州大学第七届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二等奖, 指导教师, 2017
13. 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大学生实践与创新作品大赛一等奖, 指导教师, 2017
14. 第十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三等奖,指导教师, 2017
15. 福建省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 2017
16. 全国安全科学与工程大学生实践与创新作品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2017
17. 2018年度福州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8(排名1)
18. 福州大学第七届杰出青年教师励志奖,2018
19. 福州大学创新与创业活动优秀指导老师, 2018
20. 福州大学优秀硕士论文指导老师, 2018,2019,2020
21. 福州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2020、2022(均排名1)
22. 福州大学“青年五四奖章”,2020
23. 福州大学首届本科优秀教材建设奖二等奖,2020
24. 《安全与环境学报》优秀审稿专家,2020,2021
1. 阳富强. 建筑防火课程设计.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
2. 阳富强, 吴超. 硫化矿自燃预测预报理论与技术. 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 2011
3. 阳富强. 安全科学与工程导论.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23
4. 阳富强. 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23
一、科研论文
1. Li Xin, Chen Chao, Hong Yi-du, Yang Fu-qiang. Exploring hazardous chemical explosion accidents with association rules and Bayesian networks.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and System Safety, 2023, 233: 109099. (SSCI/SCI刊物,通讯作者)
2. Li Xin, Guo Yong, Ge Fanliang, Yang Fuqiang. Human reliability assessment on building construction work at height: The case of scaffolding work. Safety Science, 2023, 161, 106021.(SSCI/SCI顶级刊物,通讯作者)
3. Guo Yong, Yang Fuqiang, Genserik Reniers, Chen Chao. An evalu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of safety professionals. Safety Science, 2022, 105734: 1-11.(SSCI/SCI顶级刊物,通讯作者)
4. Yang Fuqiang, Li Xin, Ge, Fanliang, Li Gang. Dus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China: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research trends using bibliometric analysis and Bayesian network.Powder Technology, 2022, 411, P117941. (SCI/EI)
5. Huang YuJie, Guo Yong, Yang Fuqiang, Qiu Dongyang, Hong Yidu. Inhibiting effects of inhibitors on different temperature oxidation of sulfide ores. Combus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2, 2142043.(SCI/EI, 通讯作者)
6. Zhao Jiale, Yang Fuqiang, Guo Yong, Ren Xin. A CAST-Based analysis of the metro accident that was triggered by the Zhengzhou heavy rainstorm disast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2022, 10696.(SSCI/SCI刊物,通讯作者)
7. Yujie Huang, Fuqiang Yang, Chao Chen. Construction safety during pandemics: Learning from the Xinjia Express Hotel collapse during COVID-19 in Chin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2021, 18: 11498.(SSCI/SCI刊物,通讯作者)
8. Chunhua Wang, Jin Guo, Kai Zhang, Saifeng Du, Hao Chen, Fuqiang Yang. Experiments on duct-vented explosion of hydrogen–methane–air mixtures: Effects of equivalence ratio. Fuel, 2022, 308: 122060. (SCI/EI刊物,共同通讯作者)
9. Fuqiang Yang, Chao Chen, Fanliang Ge, Genserik Reniers. Determining the perceived safety and security attitude and knowledge of urban residents towards bus fires. Burns, 2020, 46(3): 687-694.(SCI刊物)
10. Yang Fu-qiang, Lai yong, Song Yu-ze. Determin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pyrite on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 by thermodynamics analysis. Process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9, 129:163-167. (SCI/EI刊物)
11ombustion by bibliometric analysis. Process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9, 132:1-10.(SCI/EI刊物)
12. Yang, Fu-qiang, guo Jin, Wang, Chang-jian. Duct-vented hydrogen–air deflagrations: the effect of duct length and hydrogen concentr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2018, 43(45): 21142-21148.(SCI/EI刊物)
13. Yang Fu-qiang, Wu Chao, Li Zijun. Spontaneous combustion tendency of fresh and pre-oxidized sulfide ores.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14, 21(2): 715-719.(SCI/EI刊物)
14. Yang Fu-qiang, Wu Chao. Mechanism of mechanical activation for spontaneous combustion of sulfide minerals.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2013, 23(1): 276-282. (SCI/EI刊物)
15. Fuqiang Yang. Exploring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of professionals in safety management. Safety Science, 2012, 50: 294–299.
16. 李鑫, 阳富强, 洪溢都, 段在鹏. 流水线作业疲劳安全韧性模型及应用.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2,32(9): 200-205.
17. 邱东阳,阳富强. 基于CNKI数据库的安全氛围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20,30(7):35-42.
18. 陈星霖, 郭勇, 阳富强. 基于HFACS-BN模型的危险化学品事故人因路径分析.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22, 18(9): 27-34.
19. 赖勇, 阳富强. 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的硫化矿炸药自爆危险性评价.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9, 15(2): 94-98.
20. 李伟,阳富强. 基于SLP的地铁施工场地安全布局优化方案.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9, 29(1): 161-166.
21. 阳富强, 赖勇, 李伟. 高硫矿山开采中的炸药自爆机理及防治技术. 金属矿山, 2019, 516: 6-13.
22. 蔡逸伦, 阳富强, 刘晓霞. 硫化矿石自燃灾害预警的RBF神经网络模型及应用. 有色金属工程, 2019, 9(7): 72-78.
23. 蔡逸伦,阳富强,朱伟方,宋雨泽. 化工工艺本质安全评价的云模型及应用.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8, 28(6): 116-121.
24. 阳富强, 刘晓霞, 朱伟方. 多种热分析法解算硫化矿石氧化分解动力学参数的对比.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49(1): 1-7.
25. 阳富强, 朱伟方. FeS-FeS2组合物的热分析动力学.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017, 33(6): 671-679.
26. 阳富强, 刘广宁. 机械力活化硫化矿石自燃的热分析动力学.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16, 26(9):1976-1981.
27. 阳富强, 刘广宁. 机械力诱导硫化矿石自燃的微观机理.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48(6): 1629-1634.
28. 阳富强, 黄贤煜. 基于低温氮实验的硫化矿石吸附性能及其孔隙结构特征.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48(8): 2180-2186.
29. 阳富强, 黄贤煜, 刘广宁. 企业安全培训评估体系的CIPP-SEM模型.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5, 25(3): 139-144.
30. 阳富强, 刘广宁, 黄贤煜. 硫化矿石自燃倾向性等级划分的GA-BP神经网络模型及应用. 自然灾害学报, 2015, 24(4): 227-232.
31. 邱东阳, 阳富强. 硫化矿山炸药自爆危险性判定的组合赋权集对分析模型与应用.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20, 27(6): 181-186.
32. 阳富强, 邱东阳. 黄铁矿对硝酸铵热稳定性影响研究.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0, 30(9): 102-107.
33. 李鑫,阳富强,洪溢都.危化品事故人为因素关联规则挖掘与分析.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2.
34. 郭勇, 阳富强.基于FDA事故致因模型的铁路行车安全管理研究.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22.
35. 程硕, 阳富强. 2011~2020年我国危险化学品事故统计及灰色关联分析. 应用化工,2022.
二、教改论文
1. 阳富强, 等.“5S”法在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8, 37(7): 313-317
2. 阳富强. 等.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视角下的燃烧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化工高等教育, 2018. 3:52-56
3. 阳富强, 等. 安全工程专业“工业防火防爆”核心课程的建设探讨. 化工高等教育, 2017, 1:31-35.
4. 阳富强, 等. 基于WSR方法论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7, 34(3): 249-252.
5. 阳富强. 基于大学生专业社团视角的高校安全文化建设. 中国地质教育, 2016, 25(2): 1-4.
6. 阳富强, 等. 地方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构建. 化工高等教育, 2015, 5: 58-63.
7. 阳富强, 等. 工业防火防爆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化工高等教育, 2015, 3: 44-48.
8. 阳富强, 等. 基于CDIO理念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化工高等教育, 2013, 5: 31-35.
9. 阳富强, 等. 高校开设“大学生安全文化”公选课的实践与探索.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3, 30(12): 184-186.
10. 阳富强, 等. 基于地方经济发展特点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2, 8(11): 205-210.
11. 阳富强, 等. 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安全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 化工高等教育, 2018, 6: 11-14.
12. 阳富强, 等. “消防工程学”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9, 36(10): 229-232.
13. 阳富强, 等. 基于ISN和ANP的高校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9, 38(7): 305-309.
14. 阳富强, 等.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化工高等教育, 2019, 5: 4-9.
15. 阳富强. 安全工程专业研究性实验教学模式探索.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20, 37(1): 208-211.
16. 阳富强. 安全工程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20, 37(3): 242-245.
17. 阳富强.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大学生安全文化通识教育课程建设. 化工高等教育, 2020, 2: 103-107.
18. 阳富强. 地方高校安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 化工高等教育, 2020, 5: 111-117.
19. 阳富强. 基于事故模型与过程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0, 39(10): 285-290.
20. 阳富强. 以学科竞赛平台促安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究. 高等理科教育, 2020, 6: 34-39.
21. 阳富强. 安全工程专业综合型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 化工高等教育, 2020, 4: 110-115.
22. 阳富强. 基于6SIGMA理论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21, 38(1): 255-258.
三、授权专利(排名1)
1.硫化矿山炸药自爆监控预警装置及方法.ZL20201105576 6.1
2.火灾阴燃演示装置. ZL201821122457.X
3.车间粉尘预警与除尘一体化系统. ZL201720900870.3.
4.一种家庭燃气泄漏报警装置.ZL201721379560.8.
5.作业场所粉尘监控系统.ZL201621287612.4.
6.一种矿仓硫精矿堆自燃预警装置. ZL201620215161.7.
7.电动车电池自燃报警系统. ZL201621307294.3.
8.车窗爆破装置. ZL201520737837.4.
9.模拟硫化矿尘爆炸的装置. ZL201520219565.9.
10.一种鉴定硫化矿石自燃倾向性的装置. ZL201420080793.8.
11.固体粉末均匀混合搅拌装置.ZL201621375578.6.